五大股东集体减持!同花顺千亿市值一日游,25亿税款风波仍在继续

本文来源:时代财经 作者:刘子琪

股价创下210元新高后,同花顺(300033.SZ)股东集体抛出了减持。


(资料图片)

根据3月27日晚间的公告,包括同花顺实控人、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峥在内的五位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550万股(占公司总股本的8.46%)。若按3月27日收盘价194.99元计算,减持股份市值或超88亿元。

3月28日,同花顺相关人士回应时代财经称,减持将采用集中竞价方式,时间是在发布公告后的未来六个月内,数额和价值都是不定的,网上流传的“九十亿”只是估算。

时代财经注意到,同花顺股价自3月16日以来持续大涨,3月16日-3月27日区间累计涨幅达66.80%,市值增加约420亿元。3月27日,该股盘中创下历史新高,最高价达210.02元,市值突破千亿元。

不过3月28日,同花顺开盘大跌,最终收报179元/股,跌幅8.2%,市值约962.3亿元。

被追缴25亿税款

按照同花顺本次公布的股东减持计划,其实控人、董事长易峥,董事兼副总经理叶琼玖、员工持股平台凯士奥、董事于浩淼、董事王进拟合计减持约4550万股(占总股本比例8.46%)公司股份。

时代财经注意到,2022年9月28日-2023年3月27日期间,于浩淼、王进、叶琼玖及凯士奥本计划减持,不过除凯士奥(减持23800股)外,其余人未进行减持。

此次同花顺多位股东减持并非毫无预兆。

早在3月20日的股东大会上,同花顺董秘朱志峰表示“凯士奥被追缴25亿元税款事件”情况属实。“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沟通中,公司会严格按照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。”

其董事长易峥当时坦承,如果无法筹集到资金补缴税款,无疑将对凯士奥和同花顺产生重大负面影响。

据媒体报道,2022年11月,凯士奥收到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宝山分局下发的《税务事项通知书》,提出凯士奥“涉嫌在转换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未申报缴纳相关税款”。据测算,需要补缴税款高达25亿元。

凯士奥是同花顺的核心员工持股平台,持股比例9.47%。据天眼查,目前凯士奥共7位合伙人,分别是叶琼玖、王进、易晓梅、朱志峰、吴强、邹鲁和杜烈康。

其中易晓梅是同花顺实控人易峥的姐姐,另外6人均为同花顺的高管及核心员工。

2020年3月,凯士奥从上海迁往北京,从有限责任公司转为有限合伙企业,2020年6月又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迁回上海,正是这次“公司转合伙”导致税款追缴风波。

3月27日下午,同花顺董事、副总经理吴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持股平台凯士奥出售股票所得只有3亿多元,远远少于要征的税额和滞纳金。“我们只能卖股票来缴纳税款。”

吴强表示,若不能稳妥处理此次征税事件,公司认为上市公司按规定应集中发布两个公告:一是股东税收问题,导致公司经营不利及可能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告;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员工持股平台大规模集中减持的公告。

3月27日,同花顺在最新披露的中公告表示,凯士奥正在就征税法规适用性、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、限售股和大宗交易股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问题,与税务机关积极沟通,目前正在处理中。

3月28日,针对目前的补税处理进度,时代财经拨打天眼查显示的凯士奥联系方式,对方仅称“这事找我没用”,便挂掉电话。

千亿市值“一日游”

值得注意的是,同花顺3月2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,是国内首场由虚拟人主持完成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。也正是在AI概念加持下,同花顺股价近期“一飞冲天”。

3月16日以来,同花顺股价持续大涨。3月27日盘中创下210.02元新高,市值突破千亿。截至3月27日,同花顺今年以来股价已涨近98%。不过3月28日大跌超8%,市值回落到962亿元附近。

时代财经注意到,同花顺股价大涨的同时,却有机构不断卖出。3月27日龙虎榜数据显示,同花顺三个交易日累涨超37%,期间深股通买入8.11亿元并卖出22.22亿元,两机构合计买入3.16亿元,两机构合计卖出2.35亿元。

3月28日,职业投资人程宇向时代财经分析称,“同花顺目前的股价已经很高,严重透支了公司未来的业绩。”其认为,“同花顺借助人工智能概念大幅上涨,但实际上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强的技术实力。”

据同花顺2022年财报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.59亿元,同比增加1.4%;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.91亿元,同比下降11.51%。2022年,同花顺投入的研发费用达10.67亿元,同比增长28.8%,其中大量资金投向了AI。

同花顺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,“不光是在今年,从2019年开始,(AI)就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”

3月27日,同花顺在股价异动公告中称,同花顺i问财作为公司研发的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对话机器人,目前只能完成财经领域的相对简单中文对话及数据输出,在任务种类、多模态等方面与ChatGPT等自然语言大模型有比较大的差距。

“目前公司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世界领先的公司存在较大差距,具体使用效果、应用场景与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,直接产生收入较少,对公司业绩影响十分有限。”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南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