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速递:新安源里看右龙

古朴典雅的右龙,形似一条卧波长龙。盛红兵 摄

一声接着一声鸟鸣,从水口处这片古树林里穿透出来,时而悠长,时而短促。吸引我们的,除了悦耳的鸟鸣,除了枕山、环水、面屏的村落,更有这挤满山川的绿意。

初夏时节,我们应邀来到皖赣两省三县交界,探访秘境里的右龙。右龙是新安江源头鹤城乡的一个自然村,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藏匿在溪流潺潺的山坞里。“我们全村植被资源丰富,其中林地17360亩,茶园1200亩,油茶1600亩。古树名木众多,拥有500年以上的红豆杉、榧树、银杏等30余种2100多棵。”村书记张光武领着我们边走边说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受去年秋冬干旱影响,多数地方茶叶都有所减产,不过我们这里还好,影响不大。今年,全村预计干茶产量可达35吨,产值1050万左右,人均收入有一万多元。”绿水青山,存储了这么丰富的绿色资源,张书记能不高兴吗?

1

穿过右龙古村,便是漫山遍野的青青茶园。

一路上,我们陆续碰到挑担回家的茶农。长担上一前一后,各架着一只长布袋,里面鼓满了茶草。“夏前茶,夏后草”,节气早过了立夏,鲜茶叶价格自然一落千丈。茶农说:“从明前单芽开始采起,一芽一叶、一芽两叶、一芽三叶,价格都很高。现在茶叶大不值钱,一斤鲜茶草一块多。上午一担,下午一担,一天也就一百元吧!”

路边都是青青茶棵,茶叶之大,出乎我的意料。

“这么老的叶子也有人要?”我好奇地问。

“我们这里,只要是今年抽的,都有人抢着要!”

大家抢着收购,自然得益于茶叶自身品质。右龙茶叶多,茶农忙不过来,采着采着茶叶就老了。“春茶不采,夏茶不发”,茶叶是越采越发的,能采都要采下,多少总能挣些钱。

一位头戴斗笠的阿婆正低头采茶,估摸忙得没顾上吃早饭,左手拿着饼干吃,右手还不停地忙着采摘。吃完饼干,包装袋被丢进了一个塑料袋。我赞阿婆的环保意识强。她却说:“大伙儿都是这么做的,等到收工,这些垃圾也会被带下山。”

茶园地里不起眼的一个小举动,却把“生态保护”落到了实处。

2

“浮梁歙州,万国来求”,这是唐代王敷《茶酒论》的诗句。早在唐代,徽州府与江西的浮梁县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,藏匿在绿水青山间的徽饶古道,就是昔日商贾往来的见证者与记录者。

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从村外伸入村中,穿村而过后,又伸向层峦叠嶂的白云间。右龙水口竖有一块“徽州大路”的石碑,可见这条古道昔日的繁华。青石板街上林立的店铺与那些有着精美雕刻的古民居,足见昔日右龙曾富甲一方。

水中鱼、低山茶、中山竹、高山树,右龙祖祖辈辈就这样靠山吃山,开枝散叶,繁衍生息。

“上世纪90年代以前,这里的茶叶价格是黄山市最便宜的,而现在却是除太平猴魁外最贵的。过去,卖得便宜不是我们的茶叶品质不好。因为这里海拔高,茶叶来得迟。每年都是其他地方茶叶采得差不多了,我们这里才开始采摘,影响了销售。”方国强道出其中原委。

方国强是笑着说的,看似轻描淡写,背后却是五味杂陈。30多年前,他是一名伐木工人,为了摆脱贫困,与人合办起简易木材加工厂。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,他深刻意识到:守住绿色家园,才能永远鼓足钱包。随即,他和乡亲们把目光转移到茶叶的转型发展上。

茶产业是休宁县乃至整个黄山市乡村的支柱产业,右龙的茶叶要想卖个好价,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品质优势。方国强成立了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,开始“有机茶”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
从1998年起步,如今“有机茶”已做了二十余年,各个村都先后成立了新安源庄稼医院,这些医院是当地的植保服务站,也是生物农药、有机肥的配送中心。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他们用最严苛的生产模式,保护当地生态环境。

今天的新安源,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有机茶产地之一。“有机”的品质,大幅提升了茶叶价格,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,壮大了茶商企业,也打开了茶叶海外市场。

3

右龙虎头岗是徽饶古道的皖赣交界处,一排小木屋坐落于这里的杉树林中。张兴民与方青青这对“80后”伉俪,在此处创业——虎泉雅居生态散养土鸡。

这里离右龙村有5里地,问起为何选择在此创业,方青青说:“这里远离村子、茶园和水源,在这大片的杉树林里养殖才不会破坏生态。”

“你们养了多少只鸡?每年能赚多少钱?”我问。

“大大小小,一年也就5000多只吧!2016年开始到现在,赚到的钱,前前后后又都投进去了。”方青青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。

我又问:“这里环境清幽,你又烧得一手好菜,来这里吃饭住宿的驴友一定不少吧?”

“吃饭的人偶尔有。因为缺水缺电,住宿的倒没有!”

“缺电?”我抬头看了看天花板的灯,好奇地问。

原来,这里一直用的是太阳能发电,照明勉强可以,使用大功率电器就不行了。他们也曾考虑从村里引来电线,路途远、成本高是一方面,关键是要经过大片茶园地,“每年,都有不少摄影人聚焦这片茶园,若是拉起电线和一根根电线杆,岂不破坏了这片茶园美景?”

“晨起推窗遇白鹇……”方青青在她的朋友圈里感慨,“我们这里生态好,什么动物都来光顾。野猪来串门是常有的事,不过野猪来也就只是拱拱土,我们最担心的是老鹰来驮鸡。”

从见到方青青那一刻起,她总是笑脸相迎,“雅居”是这对夫妻的理想追求,可创业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“茶泡开了才好喝,人想开了才好过”,她说既然选择了,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!

4

中午,我们在右龙的望杏楼民宿用餐。望杏楼坐落在画里,站在门口,就能眺望到古村水口处的那片古树林。

绿影婆娑的水口,是古村的精彩视窗。不远处的水口林里,一株株古树枝繁叶茂,遮天蔽日。隔溪看到一只灰喜鹊,正跳跃在不远处一座房子的走廊上。

一个仿生态的污水处理池,就在溪水潺潺的小溪边。“全村的生活污水都汇聚这里,经过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出来。”陪同的村干部说。

水口林一株大树下,我们看到一块竖刻有“悞(悮)砍蔭(荫)木,勒石示眾(众)”八个大字的青石碑。碑文意为:告诫村民不要被金钱利益迷惑去砍伐林木。这开诚布公的村规民约,已在一代代村民心中根深蒂固。

一片林、一座山,这里无愧“黄山生态村”的美誉。绝佳的生态环境,为绿色发展的新安江注入了汩汩清流。

(作者单位: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学校)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南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